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中国区)官方网站

      搜索
      img
      新闻资讯banner
      资讯分类
      自然:亲近本源之乐 | 行走的茏腾人
      自然:亲近本源之乐 | 行走的茏腾人
      汽车驶离繁忙而嘈杂的城市,沿着许广高速路向北疾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中,车窗外不时闪过山村的倩影,那是无数城里人的故乡,尽是我熟悉的场景,也是我无数次返乡之路。内心压抑不住欣喜,再次领悟马丁·海德格尔所言之意:“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故乡最真实、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接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我的欣喜便出之有由,也是命中注定的,即我将接近我的本源——故乡的自然。   初冬之际,我们爬涉在清远连州的山水间,群山有共同的名字,叫南岭山系;江河也有共同的名字,叫珠江水系;山与水又有共同的名字,叫岭南山水——那是我熟悉而陌生的大地,从此也始知一处鲜为人知的“福地”。车辆辗转于坎坷崎岖的盘山泥路上,目光辗转于山野丛林间,一切都实实在在且亲切,她们都是美丽而富有生命的。城市的美丽会因嘈杂而逊色,而山峰的美丽不会因孤寂而凄婉。我们站立在山之巅,晴空万里,身处累累硕果间,沃柑与沙糖桔闪烁着丰收的色泽,明艳动人。极目远眺,重峦叠嶂,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山色有无,看似无序却尽是自然之序,俨然一幅幅立体而空灵的山水丹青;俯瞰山谷,林丛蓊郁,莽莽苍苍,几处枫叶红欲燃,几声林鸟深鸣幽;山下民居林立,炊烟袅袅,乡道纵横交错。   我们再借助无人机之利,以更高且全新的视角去俯瞰这片山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无限风光尽收眼里,时光凝固在相机里,她将突破“人体间性”而为更多人所知,进而突破“存在而未被感知”的局限。我们沿山径步入山谷林丛,“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沿途树影婆娑,光点斑驳,风来叶生涛,鸟鸣叶丛上。沿路所见,古树名木荟萃云集,叶茂如盖,齐相竞翠。小松鼠成这林间精灵,在大树的枝干上蹦跳欢跃。脚下林叶覆地,落叶归根,绵软而富有弹性……置身其间,我们有穿梭时空梦幻般的感觉,苏轼在此应也有超然阔达的胸臆可抒: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山间之清风,与林间之鸟兽, 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我们正与山林“共适”,从而也体悟庄周的山林之乐:“山林软,皋壤软,使我欣欣然而乐焉”。乐何以出?本源所致,命中注定而已——亦是梭罗追逐的“人生最本质的东西”,如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山谷丛林,因此我想通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只为面对人生最本质的东西,去看看能否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东西,以免在走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山为我们之所观仰,皆因其间草木荣生,万物并立,飞禽萃集,走兽休养,宝藏殖生。我们想去礼赞这片山林,言语浅显而匮乏,山便告诉我们“不言”之美:“天地有大美不言,山川多其功而不言”。而于“不言”之中,在自然而然间,山使我们的胸襟随着漫长的山径而开拓,使我们的心因澄蓝的天空而静定,使我们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而激起成章的波动。夜晚我们住在山下,却也习惯从今日经济发展角度去定义,我们住的地方是相对城市而言是闭塞且落后的地方,然而自然万物于此各安其态而又谐睦与邻——暝色下群山无言地庄重,岩石原始地坚硬,樟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菜地绚丽而又朴素,漫长的冬夜有刺骨之寒却无比静谧。我们仿佛也与海德格尔同住在南黑森林乡下,风景独好但不是一个观察对象,而是此处的整个世界,可在季节变化之间,日夜体会它每一个时刻的变化。   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故乡与归宿,返乡即返回自然,亲近本源,乐从中来。两天跋涉在这片山林间,我们得到欣然之乐,也得到忧虑:如此佳境如何为人所知,我们不担心今日媒介能力之不足;而如何开发利用,我们也不担心今日人性贪婪与科技破坏之不足;而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担心的是人以自然存在的主宰者自居—高傲地无视了自然哲人的劝诫:   “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存在的牧羊人, 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的命运从属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   作为人类,我们能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渺小,扮演好在自然界中所承担的角色,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茏腾生态始终坚守职责,持续不断地行走在自然间,了解自然,热爱自爱,保护自然,携手各位茏腾小伙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汽车驶离繁忙而嘈杂的城市,沿着许广高速路向北疾驰,穿梭在群山峻岭之中,车窗外不时闪过山村的倩影,那是无数城里人的故乡,尽是我熟悉的场景,也是我无数次返乡之路。内心压抑不住欣喜,再次领悟马丁·海德格尔所言之意:“接近故乡就是接近万乐之源。故乡最真实、最美丽之处恰恰在于这种对本源的接近,绝非其他。所以唯有在故乡才可接近本源,这乃是命中注定,还乡就是返回与本源的亲近”。我的欣喜便出之有由,也是命中注定的,即我将接近我的本源——故乡的自然。   初冬之际,我们爬涉在清远连州的山水间,群山有共同的名字,叫南岭山系;江河也有共同的名字,叫珠江水系;山与水又有共同的名字,叫岭南山水——那是我熟悉而陌生的大地,从此也始知一处鲜为人知的“福地”。车辆辗转于坎坷崎岖的盘山泥路上,目光辗转于山野丛林间,一切都实实在在且亲切,她们都是美丽而富有生命的。城市的美丽会因嘈杂而逊色,而山峰的美丽不会因孤寂而凄婉。我们站立在山之巅,晴空万里,身处累累硕果间,沃柑与沙糖桔闪烁着丰收的色泽,明艳动人。极目远眺,重峦叠嶂,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山色有无,看似无序却尽是自然之序,俨然一幅幅立体而空灵的山水丹青;俯瞰山谷,林丛蓊郁,莽莽苍苍,几处枫叶红欲燃,几声林鸟深鸣幽;山下民居林立,炊烟袅袅,乡道纵横交错。   我们再借助无人机之利,以更高且全新的视角去俯瞰这片山水:“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无限风光尽收眼里,时光凝固在相机里,她将突破“人体间性”而为更多人所知,进而突破“存在而未被感知”的局限。我们沿山径步入山谷林丛,“人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沿途树影婆娑,光点斑驳,风来叶生涛,鸟鸣叶丛上。沿路所见,古树名木荟萃云集,叶茂如盖,齐相竞翠。小松鼠成这林间精灵,在大树的枝干上蹦跳欢跃。脚下林叶覆地,落叶归根,绵软而富有弹性……置身其间,我们有穿梭时空梦幻般的感觉,苏轼在此应也有超然阔达的胸臆可抒: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唯山间之清风,与林间之鸟兽, 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我们正与山林“共适”,从而也体悟庄周的山林之乐:“山林软,皋壤软,使我欣欣然而乐焉”。乐何以出?本源所致,命中注定而已——亦是梭罗追逐的“人生最本质的东西”,如他在《瓦尔登湖》中写道:“我步入山谷丛林,因此我想通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只为面对人生最本质的东西,去看看能否学到生活教给我的东西,以免在走向死亡时,却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山为我们之所观仰,皆因其间草木荣生,万物并立,飞禽萃集,走兽休养,宝藏殖生。我们想去礼赞这片山林,言语浅显而匮乏,山便告诉我们“不言”之美:“天地有大美不言,山川多其功而不言”。而于“不言”之中,在自然而然间,山使我们的胸襟随着漫长的山径而开拓,使我们的心因澄蓝的天空而静定,使我们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而激起成章的波动。夜晚我们住在山下,却也习惯从今日经济发展角度去定义,我们住的地方是相对城市而言是闭塞且落后的地方,然而自然万物于此各安其态而又谐睦与邻——暝色下群山无言地庄重,岩石原始地坚硬,樟树缓慢精心地生长,花朵怒放的菜地绚丽而又朴素,漫长的冬夜有刺骨之寒却无比静谧。我们仿佛也与海德格尔同住在南黑森林乡下,风景独好但不是一个观察对象,而是此处的整个世界,可在季节变化之间,日夜体会它每一个时刻的变化。   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故乡与归宿,返乡即返回自然,亲近本源,乐从中来。两天跋涉在这片山林间,我们得到欣然之乐,也得到忧虑:如此佳境如何为人所知,我们不担心今日媒介能力之不足;而如何开发利用,我们也不担心今日人性贪婪与科技破坏之不足;而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担心的是人以自然存在的主宰者自居—高傲地无视了自然哲人的劝诫:   “人是自然界的看护者、存在的牧羊人, 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已, 我们的命运从属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   作为人类,我们能做的就是认清自己的渺小,扮演好在自然界中所承担的角色,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茏腾生态始终坚守职责,持续不断地行走在自然间,了解自然,热爱自爱,保护自然,携手各位茏腾小伙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像山水一样思考 | 行走的茏腾人
      像山水一样思考 | 行走的茏腾人
      发布时间 : 2021-12-23 10:20:30
      一次外业,与小伙伴们来到了河源市和平县河明亮县级自然保护区,行走在山水之间,让我们像山水一样思考。深秋爬涉在河源的山水间,云雾缭绕,松竹耸翠,百鸟争鸣,我们在这大地上留下踏实的脚印,让人倍感亲切与愉悦,如若回到昔乡的山水中,大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诗意解脱。   山路十八弯,通向群山深处,蜿蜒崎岖,或见密林如盖,荆棘丛生;或见废弃的村落民居,破陋的泥砖瓦房,木门腐蚀;或见旧泥砖房与新水泥房互为前后,成鲜明对比,一改我们在城市所所闻,恰在告诉我们:山水依旧青秀,而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贫穷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未走远,正也是这片山水支撑与见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遗留着历史巨轮向前滚动的轨迹。   期间,我开始思考山水与贫穷的关系,脑海里不由地涌现自小印在骨子里关乎山水的成语——“穷山恶水”、“穷乡僻壤”之类具有人类情感色彩的词汇,形容自然条件极其差,也代指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年少时不解其意,听从父辈叮嘱,我们像他们一样思考且也这样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障碍,是围困,是闭塞,是落后,最终也走出了他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如愿远离了“穷乡僻壤”,挤进且奔忙于大城市间。   如今我们独立思考,然后重新思忖父辈叮嘱的背后用意,正反映了背后人们对山水的无知与无奈,我们会理解他们的初衷:摆脱山水束缚即摆脱贫穷,从而获得 而“贫穷”是因人而命名并定义的词汇,指人的基本生存的生产物料和生活资源缺乏,总体表现为人有我无、人多我少的不均衡现象。宏观上,山水致贫论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支持者的观点:自然地理条件(山水)制约着人的发展,尤其在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层面上的表现。微观上,以马斯洛需求理论观之,人的生存需渐进满足五大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其中生理需求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后四个需求的基础,也是人投山水以穷恶等情感的内源所在。   山区与平原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河源地处南岭东片山区,人们尽皆走出了大山的“穷”,乘东江之便涌向珠江,汇聚成城市的人海,追逐着珠三角平原的“富”,乡镇为何鲜见与我们同龄的青壮年便不足为奇了。渐于经济时代浪潮中,山区及其代表的传统农耕社会早已不能提供“足够”的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钱财、资源、服务、发展机会以及更美好、更富裕、更多元的生活。于是,人们唯有出走,远   我们以己之情性而度山水以穷恶,那么山水真如此吗?   山水本山水,本无人之美恶,如荀子言:“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山水有清音,山涧溪流潺潺,自在拍打着山石,林深群鸟乱嘴争鸣。   山水有丹青,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秀美,一山三相,或烟云连绵,或嘉木繁翠,或明净摇落,水动而影摇。   山水何其丰饶,春来姹紫嫣红,秋来硕果累累,草木荣华滋硕;山民春耕夏耘,植果莳花,秋收冬藏,谷粮盈仓,禽畜健硕。   山水真无穷恶之分,而是我们的精神贫瘠——以“人”为中心而归怨山水的负面情感与观念何时转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否值得反思?我们皆颂赞“伯乐治马有功”,而不知像马一样思考:伯乐害我不浅,同理,我们也当从山水角度思考,不偏不倚,何来穷恶?   我们观念中的贫穷与自然山水的联系紧密,归根到底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制约的关系,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恒久且具有时代性的命题。   当下“生态”深入人心,原指“住所”或“栖息地”,后延用在各个领域内部相互关系,囊括自然与生物间的关联,包括人与自然、人类自身之间,试图以此转变现代人对自然山水的固化认知与情感偏颇,抛却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与机心——如利奥波德倡导:像山水一样思考:“宽广的胸怀,无尽的内涵——山水与草木、鸟兽鱼虫互为“理解”,成为有机整体”。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一次外业,与小伙伴们来到了河源市和平县河明亮县级自然保护区,行走在山水之间,让我们像山水一样思考。深秋爬涉在河源的山水间,云雾缭绕,松竹耸翠,百鸟争鸣,我们在这大地上留下踏实的脚印,让人倍感亲切与愉悦,如若回到昔乡的山水中,大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般诗意解脱。   山路十八弯,通向群山深处,蜿蜒崎岖,或见密林如盖,荆棘丛生;或见废弃的村落民居,破陋的泥砖瓦房,木门腐蚀;或见旧泥砖房与新水泥房互为前后,成鲜明对比,一改我们在城市所所闻,恰在告诉我们:山水依旧青秀,而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贫穷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未走远,正也是这片山水支撑与见证着我们的生存与发展,遗留着历史巨轮向前滚动的轨迹。   期间,我开始思考山水与贫穷的关系,脑海里不由地涌现自小印在骨子里关乎山水的成语——“穷山恶水”、“穷乡僻壤”之类具有人类情感色彩的词汇,形容自然条件极其差,也代指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年少时不解其意,听从父辈叮嘱,我们像他们一样思考且也这样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是障碍,是围困,是闭塞,是落后,最终也走出了他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如愿远离了“穷乡僻壤”,挤进且奔忙于大城市间。   如今我们独立思考,然后重新思忖父辈叮嘱的背后用意,正反映了背后人们对山水的无知与无奈,我们会理解他们的初衷:摆脱山水束缚即摆脱贫穷,从而获得 而“贫穷”是因人而命名并定义的词汇,指人的基本生存的生产物料和生活资源缺乏,总体表现为人有我无、人多我少的不均衡现象。宏观上,山水致贫论符合地理环境决定论支持者的观点:自然地理条件(山水)制约着人的发展,尤其在人类社会贫富差距层面上的表现。微观上,以马斯洛需求理论观之,人的生存需渐进满足五大需求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其中生理需求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有决定性作用,是后四个需求的基础,也是人投山水以穷恶等情感的内源所在。   山区与平原存在着明显的贫富差距。河源地处南岭东片山区,人们尽皆走出了大山的“穷”,乘东江之便涌向珠江,汇聚成城市的人海,追逐着珠三角平原的“富”,乡镇为何鲜见与我们同龄的青壮年便不足为奇了。渐于经济时代浪潮中,山区及其代表的传统农耕社会早已不能提供“足够”的现代生活的必需品、钱财、资源、服务、发展机会以及更美好、更富裕、更多元的生活。于是,人们唯有出走,远   我们以己之情性而度山水以穷恶,那么山水真如此吗?   山水本山水,本无人之美恶,如荀子言:“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山水有清音,山涧溪流潺潺,自在拍打着山石,林深群鸟乱嘴争鸣。   山水有丹青,山因水而灵动,水因山而秀美,一山三相,或烟云连绵,或嘉木繁翠,或明净摇落,水动而影摇。   山水何其丰饶,春来姹紫嫣红,秋来硕果累累,草木荣华滋硕;山民春耕夏耘,植果莳花,秋收冬藏,谷粮盈仓,禽畜健硕。   山水真无穷恶之分,而是我们的精神贫瘠——以“人”为中心而归怨山水的负面情感与观念何时转变?“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否值得反思?我们皆颂赞“伯乐治马有功”,而不知像马一样思考:伯乐害我不浅,同理,我们也当从山水角度思考,不偏不倚,何来穷恶?   我们观念中的贫穷与自然山水的联系紧密,归根到底是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制约的关系,更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恒久且具有时代性的命题。   当下“生态”深入人心,原指“住所”或“栖息地”,后延用在各个领域内部相互关系,囊括自然与生物间的关联,包括人与自然、人类自身之间,试图以此转变现代人对自然山水的固化认知与情感偏颇,抛却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与机心——如利奥波德倡导:像山水一样思考:“宽广的胸怀,无尽的内涵——山水与草木、鸟兽鱼虫互为“理解”,成为有机整体”。
      飞翔的精灵,你从何而来 | 茏腾生态馆
      飞翔的精灵,你从何而来 | 茏腾生态馆
      前言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10位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亲自抬棺,厚葬于科学巨匠牛顿身旁。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是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Birds, any of the more than 10,400 living species unique in having feather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all other animals.所有10400种鸟都有独特的羽毛,这是鸟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神创论与进化论之辩 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种演化都是缓慢渐进的过程,那么在有先后关系的物种之间,就必然存在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以此类推,鸟类的羽毛也应该是从无到有逐渐演化而来。可是为什么自然界没看到有其他物种长有类似的羽毛结构的呢?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时,古生物学家尚未发现与鸟类相关的过渡性化石,此时,神创论支持者与进化论支持者就开始了进化论诞生以来的第一轮争论。神创论支持者:宇宙外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不像达尔文说的,能变来变去。进化论支持者:那为什么会有物种灭绝呢,上帝创造了万物,为什么还要灭绝他呢,不是过于残忍吗?   始祖鸟的发现 德国索伦霍芬,一个以出产大量精美的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小镇,是古生物学家的乐园。1861年,也就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一个叫做冯·迈耶(始祖鸟化石发现者)的幸运儿,在这附近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动物化石标本,咋一看上去很像鸟,因为他有翅膀和羽毛,但是翅膀末端的发达爪子,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是爬行类动物的特征,这说明,这是一只带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型的鸟,这个化石就是始祖鸟。这个化石,成了达尔文和支持进化论者的宝贝,这意味着鸟类很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但是始祖鸟化石的出现,还是没能彻底解决鸟类起源的问题,爬行类动物也有很多种类,比如人们常见的蛇、龟、蜥蜴、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那始祖鸟究竟是哪一类演化而来的呢?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受火鸡腿的启发,将始祖鸟的化石与兽脚类恐龙的后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相同的特征竟然有35处,因此,他认为,35处的相同绝对不是巧合,足以证明,鸟类和恐龙具有亲缘关系。但在当时,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鸟类与兽脚类恐龙后腿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而鸟类与兽脚类恐龙都是两足站立,因而在后腿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稀奇。随后在1926年,丹麦赫尔曼在一本名为《鸟类起源》的专著中提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槽齿类的学说;1970年,又有学者提出,鸟类起源于假鳄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鸟类起源学说,都未能找到化石证据。   中华龙鸟的发现 直到1996年,当时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写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块具有恐龙和鸟类特征的化石。化石的动物形体很小,骨架只有一米左右,嘴里有粗壮的牙齿,尾椎很长,明显是一只小型恐龙,但是这只恐龙身上存在未分化的“原始羽毛”,因此季强认为,这是一只恐龙与鸟的过渡类型,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并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在当初中国古生物界中,几乎没人接受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毫无疑问,季强遭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科学家人为,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晚期,距今2.25亿年,这一时期,大陆解体分裂,向着今天的位置移动,到了侏罗纪早期,板块的移动开始稳定,食肉的兽脚类恐龙非常多,此时他们有着优越的生存环境,没有必要进化成鸟。   原始祖鸟的发现 1997年年初,季强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地,中国辽西,他找到了另一块小型食肉性恐龙的化石,但这个化石的尾巴,覆盖着明显的羽毛,几乎与现代鸟类的尾羽一致。经分析,这个化石所处的地层与中华龙鸟一致,也就是说,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不止有一种小型食肉恐龙长有羽毛,这个化石被命名为“原始祖鸟”,然而,大部分人依旧不支持季强的结论。   尾羽鸟的发现 1998年,在辽西水库边,他又发现了一块化石,这块化石,被命名“尾羽鸟”。化石是一只长着牙齿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个动物不仅有体羽,前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羽毛,尾巴上也有长长的尾羽,可以像扇子一样打开。这些羽毛有明显的羽轴,而且也有羽片,和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虽然这些羽毛还不足以支撑它飞翔,但是可以确定,正在向飞行进化。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和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刊登了季强发现尾羽鸟的文章,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次年,美国召开了一场鸟类起源学说讨论会,500多位科学家中的大部分人认为,这三块化石有力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以来,演化科学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从恐龙到鸟类 简单原始的羽毛,不是为了飞行,而是为了保温,随后才产生了不同功能的羽毛。一亿多年前,恐龙在经历了侏罗纪的繁盛,却无法适应白垩纪气温的剧烈变化。此时,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使得昔日霸主恐龙的开始缺乏食物。其中的一支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了生存下去,开始了进化,原本裸露的皮肤开始发育出了原始的羽毛,成为能够保持体温的动物,度过了后来漫长的冰期。在接下来的数十万年里,这些恐龙的羽毛的一部分羽毛功能继续进化,不仅能保暖,而且为了吸引异性,争夺交配权,羽毛变得越来越绚烂漂亮。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小型恐龙开始捕食小型昆虫和小动物,变得越来越轻盈且敏捷,身上的羽毛继续进化,直到有一天,他们张开了羽翼,开始滑翔,最终翱翔在空中。 直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天,一场恐怖的灾难席卷了全球,大多数的生物被掩盖在地下,而会飞的小型恐龙们躲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鸟类,而未躲过灾难的小型恐龙,则被埋藏在地下,成为恐龙进化为鸟类进化的化石证据。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总会出现鸟类的倩影,它们能翱翔于天际,跃于林中,甚至能潜游水下。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起源于恐龙,携带了比人类更久远的生命信息,它们为自然世界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鸟类的演化历程让我们对于生命演化的问题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能理解人与自然以及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茏腾会一直坚持自然教育科普,牢记我们的使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的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倾听自然,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前言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26日,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由10位当时声名显赫的人物亲自抬棺,厚葬于科学巨匠牛顿身旁。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R.Darwin),是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遣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Birds, any of the more than 10,400 living species unique in having feathers,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 that distinguishes them from all other animals.所有10400种鸟都有独特的羽毛,这是鸟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神创论与进化论之辩 根据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种演化都是缓慢渐进的过程,那么在有先后关系的物种之间,就必然存在极大数目的过渡环节和中间型,以此类推,鸟类的羽毛也应该是从无到有逐渐演化而来。可是为什么自然界没看到有其他物种长有类似的羽毛结构的呢? 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时,古生物学家尚未发现与鸟类相关的过渡性化石,此时,神创论支持者与进化论支持者就开始了进化论诞生以来的第一轮争论。神创论支持者:宇宙外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不像达尔文说的,能变来变去。进化论支持者:那为什么会有物种灭绝呢,上帝创造了万物,为什么还要灭绝他呢,不是过于残忍吗?   始祖鸟的发现 德国索伦霍芬,一个以出产大量精美的化石而闻名于世的小镇,是古生物学家的乐园。1861年,也就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第三年,一个叫做冯·迈耶(始祖鸟化石发现者)的幸运儿,在这附近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奇怪的动物化石标本,咋一看上去很像鸟,因为他有翅膀和羽毛,但是翅膀末端的发达爪子,长长的尾椎骨,以及整齐的牙齿,都是爬行类动物的特征,这说明,这是一只带有爬行动物特征的过渡型的鸟,这个化石就是始祖鸟。这个化石,成了达尔文和支持进化论者的宝贝,这意味着鸟类很可能是由爬行类动物进化而来。但是始祖鸟化石的出现,还是没能彻底解决鸟类起源的问题,爬行类动物也有很多种类,比如人们常见的蛇、龟、蜥蜴、鳄鱼等均属爬行动物,那始祖鸟究竟是哪一类演化而来的呢? 1868年,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受火鸡腿的启发,将始祖鸟的化石与兽脚类恐龙的后腿进行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相同的特征竟然有35处,因此,他认为,35处的相同绝对不是巧合,足以证明,鸟类和恐龙具有亲缘关系。但在当时,古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鸟类与兽脚类恐龙后腿具有相同的特征,可能是趋同进化的结果,而鸟类与兽脚类恐龙都是两足站立,因而在后腿上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不稀奇。随后在1926年,丹麦赫尔曼在一本名为《鸟类起源》的专著中提出,鸟类起源于爬行动物的槽齿类的学说;1970年,又有学者提出,鸟类起源于假鳄类。但是,不管是哪一类的鸟类起源学说,都未能找到化石证据。   中华龙鸟的发现 直到1996年,当时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季强写了一篇文章,报道了一块具有恐龙和鸟类特征的化石。化石的动物形体很小,骨架只有一米左右,嘴里有粗壮的牙齿,尾椎很长,明显是一只小型恐龙,但是这只恐龙身上存在未分化的“原始羽毛”,因此季强认为,这是一只恐龙与鸟的过渡类型,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证据,并将其命名为“中华龙鸟”。 在当初中国古生物界中,几乎没人接受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毫无疑问,季强遭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科学家人为,恐龙大约出现在三叠纪的晚期,距今2.25亿年,这一时期,大陆解体分裂,向着今天的位置移动,到了侏罗纪早期,板块的移动开始稳定,食肉的兽脚类恐龙非常多,此时他们有着优越的生存环境,没有必要进化成鸟。   原始祖鸟的发现 1997年年初,季强在中华龙鸟化石的发现地,中国辽西,他找到了另一块小型食肉性恐龙的化石,但这个化石的尾巴,覆盖着明显的羽毛,几乎与现代鸟类的尾羽一致。经分析,这个化石所处的地层与中华龙鸟一致,也就是说,在1.25亿年前的白垩纪,不止有一种小型食肉恐龙长有羽毛,这个化石被命名为“原始祖鸟”,然而,大部分人依旧不支持季强的结论。   尾羽鸟的发现 1998年,在辽西水库边,他又发现了一块化石,这块化石,被命名“尾羽鸟”。化石是一只长着牙齿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这个动物不仅有体羽,前肢上也出现了明显的羽毛,尾巴上也有长长的尾羽,可以像扇子一样打开。这些羽毛有明显的羽轴,而且也有羽片,和现代鸟类的羽毛非常相似。虽然这些羽毛还不足以支撑它飞翔,但是可以确定,正在向飞行进化。 1998年,美国国家地理和英国自然杂志,同时刊登了季强发现尾羽鸟的文章,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找到了有力的证据;次年,美国召开了一场鸟类起源学说讨论会,500多位科学家中的大部分人认为,这三块化石有力支持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达尔文进化论以来,演化科学研究中最重大的事件。   从恐龙到鸟类 简单原始的羽毛,不是为了飞行,而是为了保温,随后才产生了不同功能的羽毛。一亿多年前,恐龙在经历了侏罗纪的繁盛,却无法适应白垩纪气温的剧烈变化。此时,被子植物开始取代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使得昔日霸主恐龙的开始缺乏食物。其中的一支小型兽脚类恐龙为了生存下去,开始了进化,原本裸露的皮肤开始发育出了原始的羽毛,成为能够保持体温的动物,度过了后来漫长的冰期。在接下来的数十万年里,这些恐龙的羽毛的一部分羽毛功能继续进化,不仅能保暖,而且为了吸引异性,争夺交配权,羽毛变得越来越绚烂漂亮。随着环境的变化,这些小型恐龙开始捕食小型昆虫和小动物,变得越来越轻盈且敏捷,身上的羽毛继续进化,直到有一天,他们张开了羽翼,开始滑翔,最终翱翔在空中。 直到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天,一场恐怖的灾难席卷了全球,大多数的生物被掩盖在地下,而会飞的小型恐龙们躲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鸟类,而未躲过灾难的小型恐龙,则被埋藏在地下,成为恐龙进化为鸟类进化的化石证据。   在我们的生活中,身边总会出现鸟类的倩影,它们能翱翔于天际,跃于林中,甚至能潜游水下。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起源于恐龙,携带了比人类更久远的生命信息,它们为自然世界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鸟类的演化历程让我们对于生命演化的问题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更能理解人与自然以及周围的世界是一体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茏腾会一直坚持自然教育科普,牢记我们的使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的人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倾听自然,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们身边的自然邻居——蝴蝶篇 | 茏腾生态馆
      我们身边的自然邻居——蝴蝶篇 | 茏腾生态馆
      说到自然,大家会想到什么呢?荒野,森林,野外,野生动植物等等,这些词都让我们觉得自然离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很远,但其实“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生活着很多自然邻居,在城市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蝴蝶了。玉带凤蝶是我们广东最常见的一种蝴蝶,因为我们过年时,常常会摆放年橘,这柑橘就是玉带凤蝶的寄主食物,再加上城市里也种了很多开花的植物,玉带凤蝶的成虫也有了食物,渐渐地城市也成为了它们适合生存、繁衍的地方。作为一种昆虫,蝴蝶的天敌有很多很多,尤其是鸟类,那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蝴蝶的生存绝招。   # 蝴蝶的生存绝招 # 幼虫期 第一招,假装鸟屎!凤蝶在产卵孵化后不久就会进行第一次蜕皮,成为二龄幼虫,这二龄幼虫,长这样。看看这配色,还有这质感,像极了一坨不起眼的鸟屎,只要它安安静静呆在叶子上,那肯定会骗过不少鸟类,以为它只是叶子上的一坨自己的排泄物,这种绝招我们可以叫做拟态。这样的绝招还会持续到第二、三次蜕皮,也就是三龄和四龄幼虫,每一次蜕完皮后它就是一坨更大一点的鸟屎。而等到最后一次蜕皮,它的体型已经不能再当一坨安安静静的鸟屎了,这时凤蝶就会使出第二招生存绝招!变成绿虫躲起来,这个绝招是很多昆虫都会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竹节虫、螽斯等等,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保护色。 还有一种凤蝶从小就会的生存绝招,那就是发出臭味。在凤蝶幼虫的头部,隐藏了一对散发出刺激性气味的腺体,它的形状就像两根分叉的天线,我们把它叫做臭丫腺。当凤蝶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它就会突然从头部把这臭丫腺猛地伸出来,在吓你一跳的同时,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这样就很大几率能够吓跑或者赶跑很多它的天敌了。而且随着凤蝶幼虫慢慢长大,这臭丫腺的颜色会慢慢变成非常显眼的红色,这红色在很多天敌眼里代表着威胁,这也算是凤蝶的另一种生存绝招,我们把它叫做警戒色。在我们熟悉的动画片《神奇宝贝》里,就有以凤蝶为原型的一种宠物,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角色把凤蝶的臭丫腺还有绿绿的身体表现出来了。   蛹期 《神奇宝贝》里还有一个角色也是以凤蝶为原型的,叫做铁甲蛹,这个角色表现的就是凤蝶蛹的阶段。在成蛹这个时期,凤蝶要一动不动地等待身体变化,这个时候最容易受到天敌的威胁了,为了生存,它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凤蝶的蛹在这样的绿色环境中,颜色也是绿色的,就像是一片小叶子,或者是一个叶芽一样。凤蝶的蛹也有褐色的,这是模拟枯叶落叶的环境,同样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相融,不让鸟类发现,这种生存绝招也是保护色。还有另一种蝴蝶在蛹这个时期能完美把自己跟环境相融的,那就是斑凤蝶的蛹。大家看下图是否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是真的枯树枝,哪一个是斑凤蝶的蛹呢?斑凤蝶的蛹模拟树枝的本事不仅能骗过鸟类,甚至能骗过它的同类。 这是我养的一只斑凤蝶,它在饭盒的一边结了蛹,非常像一段树枝,同时盒子里还有另外一只蓝凤蝶,它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我精心给它放了一段树枝,没有想到它竟然看上了假树枝,也就是斑凤蝶结的蛹,最后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蛹上又结了一个蛹。不同种的蝴蝶被骗过去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还有这样的场景,没错,这次是真的骗过了自己的同类了,两段假树枝连起来了,成了小树杈了。   成虫期 一只蝴蝶从一颗小小的卵,成为幼虫,再成为蛹,这几个时期都没有翅膀,活动能力不强,能成为一只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真的非常不容易,要跟各种天敌斗智斗勇。到了成虫时期,蝴蝶也有很多非常巧妙的生存绝招。比如最不起眼的灰蝶。这小灰蝶虽然不起眼,但它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一种迷惑天敌的绝招。我们看它的头部,小灰蝶有两根像火柴棒一样的触角,眼睛和它的斑纹形成了两块黑斑,而它的后翅尾部,也有两块黑斑,还留了两根小飘带、这组成跟它的头部好像。这难道是巧合吗?让我们换个角度观察,原来蝴蝶的这个小尾巴形成了一颗“假头”。小灰蝶用尾巴模仿自己的头部,当它在专心吸花蜜时,还会摆动它的后翅,让这个“假头”更加逼真,能让天敌误以为,后翅才是它的要害,这样即使被攻击,受伤的也只是后翅的一小部分,小灰蝶还是可以逃过一劫。 还有各种斑蝶,他们的特点就是身上长满了斑点,同时大多数颜色都非常的鲜艳,是蝴蝶里面颜值比较高调的一个类群,像常见的虎斑蝶,他们成虫是鲜艳的橙红色,幼虫也非常鲜艳,在其他蝴蝶都尽力把自己藏起来的时候,它们却这么高调,都是因为他们有最强的生存绝招,那就是毒素。斑蝶科大多数都以有毒的植物为食,所以虎斑蝶的幼虫以及成虫都是有毒的,它们的毒素可以让鸟类避之不及,不过这种毒素对人类并不起作用,除非把蝴蝶吃进肚子。   # 总结与感悟 # 普普通通的小小蝴蝶,为了生存,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生存绝招,有伪装、拟态、保护色、警戒色,还有的用毒,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让我们为之感叹。作为蝴蝶的邻居,我们要怎么和它们友好相处呢?有四个字是大家最常说的,那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体现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比如不乱扔垃圾,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针对蝴蝶来说,农药的使用还有栖息地的破坏是最大的威胁,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和尝试可持续生活,只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自然邻居们才能安心和我们一起生活,自然也就离我们更近了。作为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茏腾,我们会一直坚持自然教育科普,正如我们的使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希望以后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大自然,体验动植物的魅力,倾听自然,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说到自然,大家会想到什么呢?荒野,森林,野外,野生动植物等等,这些词都让我们觉得自然离居住在城市中的我们很远,但其实“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生活着很多自然邻居,在城市中最常见的就是各种蝴蝶了。玉带凤蝶是我们广东最常见的一种蝴蝶,因为我们过年时,常常会摆放年橘,这柑橘就是玉带凤蝶的寄主食物,再加上城市里也种了很多开花的植物,玉带凤蝶的成虫也有了食物,渐渐地城市也成为了它们适合生存、繁衍的地方。作为一种昆虫,蝴蝶的天敌有很多很多,尤其是鸟类,那它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蝴蝶的生存绝招。   # 蝴蝶的生存绝招 # 幼虫期 第一招,假装鸟屎!凤蝶在产卵孵化后不久就会进行第一次蜕皮,成为二龄幼虫,这二龄幼虫,长这样。看看这配色,还有这质感,像极了一坨不起眼的鸟屎,只要它安安静静呆在叶子上,那肯定会骗过不少鸟类,以为它只是叶子上的一坨自己的排泄物,这种绝招我们可以叫做拟态。这样的绝招还会持续到第二、三次蜕皮,也就是三龄和四龄幼虫,每一次蜕完皮后它就是一坨更大一点的鸟屎。而等到最后一次蜕皮,它的体型已经不能再当一坨安安静静的鸟屎了,这时凤蝶就会使出第二招生存绝招!变成绿虫躲起来,这个绝招是很多昆虫都会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竹节虫、螽斯等等,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保护色。 还有一种凤蝶从小就会的生存绝招,那就是发出臭味。在凤蝶幼虫的头部,隐藏了一对散发出刺激性气味的腺体,它的形状就像两根分叉的天线,我们把它叫做臭丫腺。当凤蝶感觉自己受到威胁时,它就会突然从头部把这臭丫腺猛地伸出来,在吓你一跳的同时,散发出刺激性的气味,这样就很大几率能够吓跑或者赶跑很多它的天敌了。而且随着凤蝶幼虫慢慢长大,这臭丫腺的颜色会慢慢变成非常显眼的红色,这红色在很多天敌眼里代表着威胁,这也算是凤蝶的另一种生存绝招,我们把它叫做警戒色。在我们熟悉的动画片《神奇宝贝》里,就有以凤蝶为原型的一种宠物,可以看得出来,这个角色把凤蝶的臭丫腺还有绿绿的身体表现出来了。   蛹期 《神奇宝贝》里还有一个角色也是以凤蝶为原型的,叫做铁甲蛹,这个角色表现的就是凤蝶蛹的阶段。在成蛹这个时期,凤蝶要一动不动地等待身体变化,这个时候最容易受到天敌的威胁了,为了生存,它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融合,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凤蝶的蛹在这样的绿色环境中,颜色也是绿色的,就像是一片小叶子,或者是一个叶芽一样。凤蝶的蛹也有褐色的,这是模拟枯叶落叶的环境,同样也是为了让自己和周围的环境相融,不让鸟类发现,这种生存绝招也是保护色。还有另一种蝴蝶在蛹这个时期能完美把自己跟环境相融的,那就是斑凤蝶的蛹。大家看下图是否很难分辨出哪一个是真的枯树枝,哪一个是斑凤蝶的蛹呢?斑凤蝶的蛹模拟树枝的本事不仅能骗过鸟类,甚至能骗过它的同类。 这是我养的一只斑凤蝶,它在饭盒的一边结了蛹,非常像一段树枝,同时盒子里还有另外一只蓝凤蝶,它正在寻找合适的位置,我精心给它放了一段树枝,没有想到它竟然看上了假树枝,也就是斑凤蝶结的蛹,最后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蛹上又结了一个蛹。不同种的蝴蝶被骗过去也是有可能的,但是还有这样的场景,没错,这次是真的骗过了自己的同类了,两段假树枝连起来了,成了小树杈了。   成虫期 一只蝴蝶从一颗小小的卵,成为幼虫,再成为蛹,这几个时期都没有翅膀,活动能力不强,能成为一只在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真的非常不容易,要跟各种天敌斗智斗勇。到了成虫时期,蝴蝶也有很多非常巧妙的生存绝招。比如最不起眼的灰蝶。这小灰蝶虽然不起眼,但它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一种迷惑天敌的绝招。我们看它的头部,小灰蝶有两根像火柴棒一样的触角,眼睛和它的斑纹形成了两块黑斑,而它的后翅尾部,也有两块黑斑,还留了两根小飘带、这组成跟它的头部好像。这难道是巧合吗?让我们换个角度观察,原来蝴蝶的这个小尾巴形成了一颗“假头”。小灰蝶用尾巴模仿自己的头部,当它在专心吸花蜜时,还会摆动它的后翅,让这个“假头”更加逼真,能让天敌误以为,后翅才是它的要害,这样即使被攻击,受伤的也只是后翅的一小部分,小灰蝶还是可以逃过一劫。 还有各种斑蝶,他们的特点就是身上长满了斑点,同时大多数颜色都非常的鲜艳,是蝴蝶里面颜值比较高调的一个类群,像常见的虎斑蝶,他们成虫是鲜艳的橙红色,幼虫也非常鲜艳,在其他蝴蝶都尽力把自己藏起来的时候,它们却这么高调,都是因为他们有最强的生存绝招,那就是毒素。斑蝶科大多数都以有毒的植物为食,所以虎斑蝶的幼虫以及成虫都是有毒的,它们的毒素可以让鸟类避之不及,不过这种毒素对人类并不起作用,除非把蝴蝶吃进肚子。   # 总结与感悟 # 普普通通的小小蝴蝶,为了生存,演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生存绝招,有伪装、拟态、保护色、警戒色,还有的用毒,他们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让我们为之感叹。作为蝴蝶的邻居,我们要怎么和它们友好相处呢?有四个字是大家最常说的,那就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体现在我们的意识当中,比如不乱扔垃圾,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针对蝴蝶来说,农药的使用还有栖息地的破坏是最大的威胁,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和尝试可持续生活,只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自然邻居们才能安心和我们一起生活,自然也就离我们更近了。作为与大自然打交道的茏腾,我们会一直坚持自然教育科普,正如我们的使命——“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景观重塑,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希望以后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大自然,体验动植物的魅力,倾听自然,真正地与自然和谐共生。  
      上一页
      1
      2

      TOP

      笼腾

      版权所有©2020 广东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0903329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广州

      这是描述信息

      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